关于大力提升调查研究质效的几点思考
◎ 于志远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既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手段,又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摸实情、出实招、见实效。
充分认清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调查研究并解决问题的历史,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强烈、需求更为广泛,更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更需要把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
调查研究是破解难题的药方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远比以往更加严峻,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只有通过求实务实的调查研究,才能认清事务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找准问题症结、开出有效良方,从而进一步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调查研究是推动发展的金钥匙。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通过深入细致、求实务实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摸清影响建设发展的新因素新问题,精准制定高质量发展的新措施新办法,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资源安全保障、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路径和更加精准的地质解决方案。
技术专家在太行山地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调研
调查研究要瞄准靶心摸清实情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需要着力解决好调查研究中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目标问题不够聚焦、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下大力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效果。
找准调查研究的靶子。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有的放矢”的靶子,是引领发展进步的路标。在新征程上,任务越是艰巨,所面临的问题越是错综复杂,就越需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只有精准锁定调研“靶向标”,才能高效开展调研工作。作为从军队转制过来的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人员结构较为特殊,原单位的管理模式、保障形式,尤其是干部职工的思维方式与事业单位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本单位调查研究内容,真正把靶子找准。首先要全面细致梳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关键问题,紧盯思想观念转变不彻底、党建业务融合不充分等影响单位长远发展问题,针对干部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抓住重点、梳理难点、攻坚堵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以解决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终点,才能将调查研究的“准星”瞄准问题整改的“靶心”,才能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清、把原因析透、把对策提实,才能达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
提升调查研究质效的对策
夯实调查研究的底子。在奋力推进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调查研究更需要端正的态度、过硬的素质和务实的作风,更需要睁大眼睛看实景、迈开步子到一线、竖起耳朵听真话、开动脑筋想办法。要下大力练就看问题的眼力,充分认清当前形势任务下开展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转制过来的单位,更要注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绝不能用“老思想”判断新情况、以“老经验”决策新事物、拿“老办法”处理新问题。要下大力练就走基层的脚力,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调查研究的本质是服务决策、服务群众,是践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神圣使命的具体行动。地质调查涉及的业务领域多、作业范围广,党员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走基层,脚上多沾点泥土、身上多沾点草气、工作多接点地气,真正深入基层单位、项目现场、施工一线,发现隐性问题,掌握真实情况。要下大力练就亲民情的听力,对人民饱含深情,想其所想、急其所急、解其所难。党员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在一条板凳上“身挨身坐、心贴心聊”,只有这样,群众有话才愿意说、敢于说,调研者才能听到原生态的声音,才能真正获取第一手材料。
蹚开调查研究的路子。调查研究必须思路对头、方法得当。路子对了头,一步一层楼。要下大力练就谋事情的脑力,要培养勤奋学习的韧劲,先学一步、厚学一层、实学一些,努力做知识型、智慧型、思想型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面对重大、难点问题时,研判形势,看清态势,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在实战中增强提升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要继承和完善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同时要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综合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理论,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根据单位建设发展新要求,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既能谋全局开展战略性调研、前瞻性调研,又能针对解难题开展对策性调研,还能促进落实开展督查式调研。在调研方式方法上,既要把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结合起来,也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既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走访、问卷、抽样、统计、分析等传统方式,更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用好网络调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只有掌握真实情况,摸透民意,才能精确研判,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用好调查研究的点子。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析研究的过程,也是推动问题解决、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是经过深入一线,通过深度思考、深层探索最终形成调查研究成果。用好调查研究成果至关重要,这既是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所在。在实践中,既不能重“调”轻“研”,也不能重“研”轻“用”,既要真正发现问题、列举现象,也要用好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等各个领域“源头活水”的好点子,开出解决问题的“好方子”,切实拿出含金量高、可行性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最终形成调查研究成果。
实际工作中,要把科学的调研成果纳入党委决策、纳入单位建设规划、纳入工作运行、纳入建设考核目标。对提出的能落实、真管用、有长效的指导性意见建议,可通过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制度机制等方式,将成功做法经验化、分散探索系统化、有效措施制度化,使调研成果及时高效“落地”,真正打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服务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同时,要把调研报告梳理出来的问题建立清单,明确责任人,限定整改期,运用好通报、约谈、评优评差、工作晾晒等手段,加强督查问效,形成有力约束。对调查研究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实行“拔钉清零”“挂账销号”,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干部职工不认可不罢休,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基层期盼,提升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和单位事业的发展指数。
(作者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