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高效开发深层复杂气藏
西南油气田高效开发深层复杂气藏
取得“一井四礁”技术突破,单井效益几何级增长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以下简称“重庆气矿”)卧118-H2井近日完钻,实现“一井四礁”穿行。这不仅开创了川渝地区生物礁气藏“一井四礁”开发的先河,形成生物礁气藏精准开发新模式,更标志着我国深层复杂气藏开发迈入集约化、精准化开发新阶段。目前,卧118-H2井裸眼段测井已完成。
川东地区作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聚宝盆”,历经60余年开发,常规气藏仍具备开发潜力。生物礁气藏虽具有“小而肥”的特征,但单礁体面积普遍不足2.54平方公里,且分布零散、储层非均质性强,好似散落在地层深处的一个个“千层酥”。传统的“一井一礁”开发模式成本较高、效率偏低,使资源长期面临“看得见、采不出”的困境。
面对挑战,重庆气矿联合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以地质工程一体化思维破题。科研团队基于以往“一井双礁”和“一井三礁”的成功经验,创新提出“一井四礁”井位部署构想,通过优化井轨迹设计,使一个井眼穿行多个礁体,增加资源控制量。
在实施过程中,科研团队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采用“探礁翼+钻礁顶”导向策略,结合实时地质信息迭代模型,大幅提升铂金靶体钻遇率。针对长兴组地层易漏失、高含硫等风险,优化钻井液体系及井身结构,严格控制设计与实钻误差,大大缩短钻井周期。
技术突破带来效益提升。卧118-H2井单井控制储量、资源动用率和开发效益较传统模式大幅提升。重庆气矿以“一井四礁”开发模式为模板,已在川东地区锁定多个生物礁有利区,预计未来将建成规模产能,为川渝地区天然气稳产保供注入新动能。同时,为国内同类型气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重庆气矿方案”,推动深层生物礁开发从“零敲碎打”向“规模会战”转变。
从“一井一礁”到“一井四礁”的技术跨越,不但实现了单井效益的几何级增长,而且探索出复杂气藏高效开发的新路径,为国内同类气藏开发提供了经验。 (丁会 陈守春 郭艳波)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