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从“实”出发
向“新”而行 从“实”出发
——德兴铜矿绿色发展纪略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德兴市境内,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德兴铜矿自1958年建矿以来,历经近70年的努力,目前可为国家每年贡献铜精矿含铜量达15.8万吨、黄金4.5吨、白银30吨。近年来,德兴铜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创新
深挖资源价值
2024年4月15日,自然资源部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通知》强调,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矿山企业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矿业领域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改造,着力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发展和广泛应用。
德兴铜矿作为我国最大的在产铜矿山,在发展中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不仅建成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更是实现了“三废”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德兴铜矿作为特大型斑岩铜矿山,同样面临着铜钼伴生难以高效分离回收这一难题。近年来,德兴铜矿依托科技创新,积极与各大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一举攻破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德兴铜矿的核心战略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当前,德兴铜矿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为提升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和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回收利用,德兴铜矿将0.25% ~ 0.3%之间的低品位矿石拌入工业矿石中混选,多回收利用的铜、金、银、钼、硫等资源,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可增加产值上亿元。德兴铜矿采用废石湿法提铜、废水提铜、尾矿提铜等技术同样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回收铜金属6万余吨,循环经济项目产值占全矿主营业务收入的10.57%。
针对矿山资源储量不断萎缩,品质逐步下降问题,德兴铜矿围绕低品位矿石资源经济利用、排土场废石分选等进行研究,开辟了废石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节能降耗
打造绿色矿山
在节能降耗方面,德兴铜矿积极引进大型高效节能生产设备,如2.25万吨/日半自磨系统、2000万吨/年废石胶带运输系统等。同时,德兴铜矿开展680立方米超大型浮选机工业试验成果优化和推广、立磨机应用等重点攻坚项目。这些举措使得德兴铜矿采选技经指标稳步提升,吨矿能源综合单耗逐年下降。
在废水处理方面,德兴铜矿不惜斥巨资创新工艺,近十年在环保设施上累计投入超过8亿元,用于酸性水处理的高浓度浆料处理技术、低浓度酸性水中回收铜的化学硫化技术,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德兴铜矿利用电石渣取代石灰处理酸性废水,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实施“酸碱大中和”、循环水复用等措施,使废水变“新水”,工业回水复用率达到90%以上。
绿色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
记者站在德兴铜矿修复后的观景平台上,一个占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深度达400多米的矿坑跃然眼前。令人惊讶的是,矿坑的周围没有堆积如山的矿渣,更没有满目疮痍的秃山废石,有的却是绿意盎然的生态之色。
这些主要得益于德兴铜矿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对已闭库的尾矿库、排土场、露采边坡、工业场地等进行生态恢复。
德兴铜矿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按照“修复一处矿山废弃地,打造一处生态景点”的思路,将矿区边坡、排土场、尾矿库等区域打造成矿山景观公园。这不仅实现了将“生态包袱”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资源,还成功探索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截至目前,德兴铜矿累计投入生态复垦资金1.34亿元,矿区复垦面积达480.4公顷。曾经的废弃地,如今已成为茶花、樱花等各类植被丛生的绿色家园。
德兴铜矿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对传统矿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这座老矿山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为我国矿山发展树立了标杆。下一步,德兴铜矿将继续向“新”而行,从“实”出发,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书写更加辉煌的绿色篇章。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