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强化重大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等十九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35年,广东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走在全国前列,重(特)大气候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气候脆弱性明显降低,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行动方案》明确,要强化重大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文件的编制及实施环节,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衔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按风险程度科学划定灾害设防标准,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流域洪涝、超强台风、阶段性干旱、极端高温低温、内涝、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风险的隐患排查与防范应对。
《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生态本底调查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陆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持续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深入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至2035年自然保护地陆域部分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15%以上;重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惠东考洲洋等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强化红海湾、碣石湾等海湾周边海域海草床生态系统及珊瑚群落恢复修复行动,重点落实翁源、曲江、仁化等南方丘陵山地带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增强海洋与海岸带安全韧性也是《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之一。《行动方案》提出,要提升海岸带及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完善海洋观测网,推动海洋预报体系智能化、网格化,加强厄尔尼诺、近海及海洋温度和热含量、海平面变化、海洋生态灾害等监测、影响调查与风险评估,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结合风险评估与灾害区划成果,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复核、提升海堤等防洪、防风、防潮设施标准;建立健全海洋灾害部门协同防治机制,加快实施海堤达标加固,持续强化海洋灾害应急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水平。 (冯建奎)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