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
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
——访全国人大代表洪湖鹏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我们要立足当地丰富的磷矿资源,富矿精开,坚持‘立足磷、做足磷、不唯磷’的发展理念,推动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铜冶炼的耦合发展。”在3月6日上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洪湖鹏表示。
洪湖鹏说,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黔南州地处贵州省磷资源核心区。目前,黔南州的福泉已探明的磷资源储量11亿吨,储备的磷资源量已经超了20亿吨。这几年,黔南州抢抓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积极布局以磷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子材料产业,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子材料产业规模已经超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
“黔南州这几年矿业及相关产业高速发展,首先是坚持‘富矿精开’,围绕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选矿、精深用矿等各个环节,探索建立了一套以产定需、以需定供的市场化高效配置模式,解决了原来传统开山卖矿的简单粗放发展模式,突出在产业链上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洪湖鹏介绍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建设企业项目,引进一批投资企业来培育建设新兴企业,一方面解决了资源的错配与低效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以磷制酸、生产磷肥到现在生产磷酸铁铝等高附加值电子材料的成功转型。
“其次是我们坚持做到资源的‘吃干榨尽’。”洪湖鹏介绍称,这些年黔南州在全国探索了资源行业的融合发展,立足磷、做足磷,但是不唯磷。特别是近几年,黔南州通过以磷引钼、以磷引铜等方式推动了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铜冶炼的耦合发展。据统计,近几年,黔南州引进了一家新能源的头部企业,在当地建设了50万吨的磷酸铁和50万吨的磷酸铁锂的产能,用的磷是当地的磷,但是铁跟硫酸需要大量外购。去年的这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坚持走耦合发展道路,又下决心投资150亿元,在黔南州建设了50万吨的铜冶炼厂。铜是用进口的铜矿,每提炼1吨铜会同时产生1吨的铁、4吨的硫酸、4吨的蒸汽,这样,原来项目的铁与硫酸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同时也为园区里的其他企业提供了蒸汽,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
曾在浙江省工作多年,并曾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湖州担任过3年市长的洪湖鹏对绿色发展理念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表示,黔南州坚持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在发展磷化产业的同时,始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发展、安全、生态3张报表一起抓。去年,黔南州的现代化工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了10.4%,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7%,同时黔南州中心城区的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省的第一位。此外,黔南州借助贵州省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探索建立了一套集环保安全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园区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
“当前,我们正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力争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2030年达到2000亿元。”洪湖鹏表示。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