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成果快讯 | 我国化石产地分布及保护现状初步查明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28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古生物化石调查监测助力自然资源保护管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通过开展全国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监测,馆藏古生物化石标本登记等工作,初步查明我国化石产地分布及保护现状,厘清全国化石标本保存及流通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全国古生物化石调查数据库”,保障了全国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与通用性,研发“古生物化石综合管理子信息系统”,建立中央-地方数据汇总、整合、调用机制,有效降低了国家资金、人力重复投入,显著提升全国保护管理工作成效,为实现多部协调与多层联动的有利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项目建立了古生物化石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填补了与法律法规相对应的技术文件短板,规范了古生物化石行业自主运行机制,为今后实现全国古生物化石数据整合集成、构建全国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收藏、登记完整数据链条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一是调查评价全国产地资源,查明资源分布赋存情况。完成全国首轮古生物化石产地示范调查评价工作,实现31省(市、区)初步覆盖,累计调查全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2176处,圈定集中产地161个,初步鉴评化石产地I级86处、II级414处、Ⅲ级752处、Ⅳ级924处。其中,新发现产地249处,这些产地为本次调查工作首次发现,或因本次调查工作发现了新物种、新认识,为进一步开展追索调查及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是整编校对重要标本数据,分析收藏单位收藏情况。整编登记“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所收录102419件古生物化石标本数据,经分类、校对、汇编后,形成84638件有效数据,分别登记一级、二级、三级、一般保护化石标本4275件、701件、366件、79296件,涉及15省(市、区)20家收藏单位,覆盖全国31省(市、区)标本原产地,收藏时间范围横跨1900年至2019年,为分析各收藏单位标本来源情况、统计全国化石标本流出情况、锁定化石标本流出高危地区奠定了基础。

  三是探索产地监测技术方法,解决地方保护管理难点。对监测区7890平方千米区域开展遥感影像解译工作,识别其地表覆盖类型及变化情况,从而总结古生物化石产地所面临的“威胁趋势”,识别出12处人为活动威胁隐患。

  四是研发信息软件平台系统,初步构建全国数据基础。研发“古生物化石普查数据库原型系统”“古生物化石信息采集软件”“古生物化石综合管理子信息系统”等软件、系统,有效降低地方信息化工作成本与难度,使分散部署的地方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工作可满足中央集成化数据管理需求。

  五是推进行业标准送审工作,规范行业自主运作模式。编制《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技术要求》《古生物化石标本登记技术要求》《古生物化石产地监测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初步建立古生物化石标准体系,逐步推动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工作自主、高效、规范化。  (季燕南)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