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草莓
◎ 张延伟
我曾在老家院外的小菜园里种过几棵草莓,春夏之交,秧苗上除了结果,还生出侧枝来,这些枝条一挨着地面就扎根生长,然后再生侧枝,再扎根……短短两三年工夫,草莓就从几棵变成了几十棵、上百棵,密密匝匝地长满了席子大的一片地。
就在我惊叹于草莓超强的繁衍能力时,却又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些草莓的挂果率逐年降低,果子的个头也越来越小了。无论我怎样的给它们浇水施肥都无济于事,除了徒生更多的侧枝,质量却得不到丝毫改善。我索性把它们全部拔除了。
后来我到县城工作,有年春节在超市的柜台里突然见到了个头硕大、价格不菲的草莓,一下子刷新了我的认知。再往后,这些所谓的“大棚草莓”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乃至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采摘园,仿佛天越冷草莓长得越旺,原本的应季水果在热天到来时反倒销声匿迹了。
种在菜园里的草莓满足了温度、空气、土壤、水肥等一切条件,为什么不能像大棚草莓那样久盛不衰呢?去年初春的一天,我走进城郊的一个草莓园,这才彻底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草莓园的主人姓张,虽然三十岁,却有着近10年的种植草莓经历。他的园子建了十多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面积约一亩。我见到小张时,他正指挥一群人在园子附近的一块耕耙平整的地中间起垄打畦。
据小张介绍,苗圃不能重茬,得年年换地方,这几亩地就是临时租来育苗用的。立夏前大棚里的草莓要全部拔除腾茬儿,部分老秧棵上新生的侧枝则剪下来作为种苗栽到苗圃里。种苗新长出来的侧枝,又在秋分前后被移植进大棚,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照料,正好赶在春节前后结果上市。
我想当然地问:“照这么说,草莓新生的侧枝不就可以无限循环地作种苗用了?”小张向我解释:“严格意义来讲,为保证大棚草莓优质高产,每年都得购买头代种苗,只是这样成本相对也高。所以我每年仅预留两三个大棚栽头代种苗,其余的栽我自己培育的二代苗。我培育的种苗用不完还能对外销售一大部分,这些收入差不多能抵雇工的支出。”联想起自己种草莓的经历,我恍然大悟:原来大棚草莓持续高产的秘诀,关键在于种苗的品质。
可是大棚草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又是怎样顺利授粉并结出累累硕果的呢?我在小张的带领下走进一个大棚,目之所及,红艳艳的草莓果顺着被黑色地膜覆盖的地垄上有序排列,令人垂涎。小张指着大棚中间架子上的两个蜂箱对我说:“看到了吧,我们是利用蜜蜂来给草莓授粉的。”
原来,大棚草莓进入花期以后,每天正常的通风远不能满足其授粉需要,而人工授粉同样效率低下,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另行购买蜜蜂,借大棚内的高温来刺激本该处于冬眠状态的蜜蜂出箱活动,帮助授粉。可是草莓花除少量花粉外几乎不含花蜜,劳作后的蜜蜂只能靠人工投喂糖浆来补充能量、维系生命,而且随着草莓盛果期的结束,蜜蜂的生命也到了尽头……
小张的介绍令我心中震撼不已:要说大棚草莓是千万只小蜜蜂的生命换来的,似乎也不为过。
小张故作轻松地说:“我们年年都论‘批(巢框)’购买蜜蜂,卖家也是专做这门生意的,就没指望它们能长久活下去。”他稍顿了下,“这些蜜蜂属于工蜂,寿命原本就不长,正常情况下夏季能活四五十天,采蜜期一个月就在高强度的劳作中活活累死了;即便是劳作强度小的越冬期,它们也只能活三四个月左右。我们大可不必为此伤感。”
我陷入了沉思。是啊,美丽总是有期限的,周而复始才是生命的真谛,自然平衡的法则就是此消彼长,相互成就才能生生不息。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