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25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  本报记者 吴启华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月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7%和8.7%。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表示,2024年,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取得新进展。自然资源部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功在南海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陵水36-1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随着开平南、秦皇岛27-3等一批大型油气田陆续发现及陆丰油田群二期、乌石23-5、“深海一号”二期等油气田开发项目相继投产,全年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8.7%,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近八成,继续成为我国能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海上风电逐步进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新阶段,全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统计公报》显示,海洋传统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海洋工程建筑业稳步发展,跨海通道、海洋油气、沿海港口及航道等多项重大工程持续推进;海洋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海洋船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效显著;海洋化工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化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

  石绥祥表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突破,海洋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在西太平洋完成4000米级海试,成功采集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样本,攻克了深海复杂地形高机动行进、智能精细控制等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钻井系统第二代旋转导向在南海首次应用,标志着我国高端油气钻井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在海洋工程技术、深水油气装备、深部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央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成立创新联合体,有力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海洋传统产业数智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4年,我国首个海上智能钻采平台惠州26-6完成安装,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建成投产,加速海洋油气产业智能化转型。

  此外,我国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效果不断显现。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实现稳定产氢,我国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成功下水,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