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成果快讯 | 全国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文化村示范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17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全国地质遗迹立典调查与评价”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属于“古生物化石与地质遗迹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其主要任务是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为核心,开展典型地质遗迹详细调查示范,编制地质遗迹详细调查技术要求;更新全国重要地质遗迹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框架,建立全国地质遗迹信息平台;加强成果转化和科学普及,建立地质文化村(镇)相关技术标准,推广地质文化村(镇)品牌,打造地质文化村(镇)示范建设样板,推动形成全国地质文化村(镇)总体格局;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制定相关规范,支撑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和公益服务工作。

  一是新调查圈定地质遗迹点220处,对重要地质遗迹提出新认识,提升地质遗迹的科学性。项目组开展了迭部县、琼中县、靖边县等地质遗迹详细调查,对典型火山地质遗迹和前寒武地质遗迹开展调查,新圈定地质遗迹点220处;系统总结研讨酉水流域红色碳酸盐岩补充调查成果,将贵州松桃县所处的武陵山区红石林初步命名“红色岩溶”;初步确认木吉乡“泥火山”为丘状泉华群。

  二是创建地质文化村(镇)品牌,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项目组在全国首次提出地质文化村(镇)的定义和6种建设模式并推广;开展了浙江金村、江西高多村、河北不老台等25个地质文化村的选点、地质文化资源调查,发掘各个村庄的资源环境优势,引领示范地质文化村建设;配合中国地质学会完成两批地质文化村(镇)申报和评审认定。

  三是拓展扶贫区旅游发展新思路,取得明显成效。依托海南琼中县、赣南四县、河北阜平县等扶贫区地质遗迹调查成果,对琼中县百花岭风景区进行地质遗迹科普解说提升、地质旅游线路策划,助力百花岭升级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

  四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梳理地质遗迹、人文、历史资源,初步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分布关系,并编制了黄河流域地质遗迹、人文资源分布图。

  五是研制行业前瞻性技术标准,助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项目组发布了《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会同中国地质学会编制并发布《地质文化村(镇)星级评定标准(试行)》;编制了《地质遗迹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六是建立统一的软件和系统,提高地质遗迹调查的采集效率,服务政府的精准管理。项目组开发了移动端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采集小程序,提高了野外地质遗迹调查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上线“地质云”,实现互联互通奠定基础;更新了全国地质遗迹综合信息系统中“地质文化村展示系统”相关模块和功能,实现了地质文化村数据的查询、浏览、编辑等功能。

  七是开展地质遗迹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科学意识,成效显著。项目组在世界地球日等主题日广泛开展自然保护地科普、地质文化村科普活动;通过“我是科学家”栏目、科普进校园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编著《大地的红艳——丹霞地貌景观赏析》和13个地质文化村的科普图册等27套科普读物,制作地质文化村宣传片等科普宣传视频。  (董颖 宋庆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