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这一刻太久了”
◎ 本报记者 薛磊 通讯员 张希 皮林颜
正月初二,位于西非多哥高原地区的奥古省卡特拉镇奥卡纳瑞村,人头攒动。随着一股清澈的泉水从井口喷涌而出,现场顿时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雀跃的欢呼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村民们与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援建项目人员共同见证着井泉出水的这一刻。
“终于不用长途跋涉去远处取水了。感谢中国朋友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期盼这一刻太久了。”奥卡纳瑞村的酋长激动地说。
江西中煤承建的中国政府援多哥乡村水利项目正是落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具体措施,计划在2年内打300口井,解决多哥高原区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春节期间,江西中煤集团完成多哥10处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任务。图为钻井出水现场。 皮林颜/ 摄
奥卡纳瑞村早年间有一口机井,年久失修,无法使用。村民们就近挖了个水坑,用以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水坑里的蚊虫、浮游物多,水质远不能达到清洁水源的要求。一到旱季,这个唯一的水坑还会干涸,村民们只能徒步到两三公里外的河中取水,非常不方便。
2024年11月,项目实施工作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多哥高原区地质条件复杂,水藏在岩石裂缝中,深度大多超60米且分布不均,加之气候炎热,疾病肆虐,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黄献州介绍说,“这次出征多哥,面临的挑战真不小,但这些困难难不倒坚强的江西地质工作者。”黄献州凭借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精心统筹部署,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迎难而上。
找水初期,项目成员每日清晨背着仪器出发,一去便是一整天,直至日落西山。
负责物探的技术员江小文,从国内带来了精密找水仪器,用科技赋能找水工作;负责打井的老地质队员张国喜有着几十年的找水打井经验,指挥钻机穿岩凿石。
村民们为用水问题发愁,黄献州和团队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加快了找水打井步伐。在完成预定打井地点的物探工作并做好相应标记后,张国喜迅速指挥钻机队伍,启动了钻井作业。
钻机轰鸣,隆隆响起。村民们都纷纷前来围观,有的头顶大盆驻足观看,有的抱着小孩好奇地张望,还有的拿着工具,随时准备伸出援手。
在钻机强大的动力驱动下,钻杆逐步深入地下,将坚硬的岩石击碎。这些碎石伴随着高压空气自井口迸溅而出。当钻进深度达到50米时,井口开始有泥浆喷涌。
凭借多年丰富经验,张国喜判断水层已近在眼前。他随即向操作钻机的工人发出指令,要求加大马力继续钻进。果然,十几分钟后,钻机井口水花四溅,宛如一朵银色的花朵在空中绽放,村民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春节期间,江西中煤集团12名项目团队成员分头行动,交叉作业,足迹遍及多哥31个村落,完成10处水文地质调查、7处物探、7处钻探和7处抽水实验等工作,为一季度完成45口井的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