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波:怎样看待新中国钢铁工业国际化发展成就和克难攻坚路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 何文波
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冶金系统秉承国际主义精神,投入巨大财力、物力,对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冶金项目建设提供了援助,促进了受援国经济发展。 2016年,河钢收购已连续亏损7年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用时半年便使其扭亏为盈,救活了一个厂,温暖了一座城。 跨越70年历史长河,中国钢铁工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现着同样的睦邻友邦的风范和担当。进入新时代,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钢铁有能力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全球发展 中国钢铁功不可没
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凯文·斯奈德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世界对中国市场的需要超过中国对世界市场的需要。”获得这样的评价,离不开大国钢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中国钢铁工业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大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有力支持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7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在曲折中坚韧前行,终于在1996年超过日本,年产粗钢10124万吨,坐上全球粗钢产量第一把交椅,直至今天,我们的粗钢年产量已超过9亿吨。这其中有几代钢铁人的艰苦付出,也是中国崛起的必然要求。
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9.3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1.3%,排名全球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我们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钢铁工业在基本满足了各行各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后,开始向国际市场提供钢铁产品。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大量外汇用来进口钢材;从2005年起,我国开始成为粗钢净出口国,2006年成为钢材净出口国。2006年~2018年,中国钢铁工业在满足国内钢材消费需求的同时,累计向世界各地出口钢材8.58亿吨,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钢铁行业一直本着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发展理念,限制钢坯等初级产品出口,特别是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品种质量的持续改善,中国出口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在特定时期满足了国际钢铁市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球钢铁及相关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动了钢铁原燃料、冶金设备及技术服务的增长,在世界钢铁舞台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其次,大国钢铁逐渐改变了世界钢铁竞争格局,有利于维护自由、公平、有序的国际钢材市场竞争秩序。
中国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逐渐成为反倾销第一涉案大国,其中钢铁工业首当其冲。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博弈中,中国钢铁人逐渐掌握了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
最后,世界领先的生产能力,使中国钢铁工业有能力为世界钢铁工业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中国钢铁工业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大型化、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开始实现从“外为内用”到“内为外用”的转变。2007年以来,我国大型冶金成套装备开始走出国门;如今,我国冶金成套装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像中冶集团已占有世界在建钢铁项目市场63%的份额。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钢铁企业以更大的抱负,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产生了河钢塞钢管理团队这样的“时代楷模”。
河钢塞钢
任重道远 中国钢铁仍需创新进取
其次,我们要着力构建互利共赢的铁矿石供需机制。
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力。随着粗钢产能、产量的持续高速增长,我们对铁矿石的需求迅猛增加。中国铁矿资源“贫、细、杂”的特点,致使97%以上的铁矿资源需要经过复杂的选矿工艺处理,所能提供的增量也非常有限。因此,海外铁矿资源成为满足钢铁原料增量需求的主要来源。200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从那时起,如何充分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成为中国钢铁行业持续求解的问题。
回首这十几年的“求解”历程,一方面,中国钢铁的快速发展,为全球铁矿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目前世界领先的矿山公司,无一不是受益于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四大矿山发往中国的铁矿石数量达4.5亿吨,约占其总发运量的87.57%。另一方面,中国钢铁企业解决铁矿石问题的努力从未停止。2010年定价机制从长协谈判改为指数定价,中国钢铁企业、矿山企业和贸易企业一起努力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铁矿石定价机制;2012年共同成立了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通过透明的价格发现为指数提供样本;2013年中国推出了全球首个以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2015年企业开始改变单一指数定价模式,使用混合指数并初步形成了指数竞争的格局。同时,我们也对合作合资开发海外资源进行了不断探索。正是在产业链跨国合作方面所进行的多种尝试,使中国钢铁行业在市场化建设中不断成长起来,学会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对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
当然,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看到,迄今为止,我们尚未真正建立起铁矿石供需双方认可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能够满足上下游共同利益的、可持续的良性合作关系。2008年~2018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由57.2%增长到80%以上,怎样构建互利共赢的铁矿石供需机制,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钢铁企业愿与矿山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协商,建立长期牢固、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国钢铁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国际资源开发建设,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发展、长期繁荣的钢铁产业链。
最后,我们要着力构建并深度融入跨国钢铁产业链。
近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面对海外投资风险踌躇不前、动力不足;走出去的企业在海外陌生的法律、政策、市场、人文环境中发展困难重重,或者产品在海外打不开销路只得返销国内等现象。
一方面,我们的钢铁企业,特别是优势钢铁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已不能只局限于本土的竞争,而是要着眼于在世界钢铁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科学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钢铁人的更大贡献。这是走进新时代的优势钢铁企业的职责使命。
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刻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在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指导下,妥善处理好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着力构建并深度融入跨国产业链,积极谋划、审慎落子,在实践中提升高效配置资源的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能力,提升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从而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要发挥行业的力量,积极搭建信息和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在帮助钢企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合作共赢的同时,努力为走出去的企业营造更好的内外部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国钢铁人有信心、有能力创新攻坚、锐意进取,以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融入全球化的大潮,进一步彰显造福世界的责任和担当。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