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8-19

  ◎  沈传波 谭文伦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背景下,面对加强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新要求,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类专业人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充分把握这一发展新要求,深刻认识专创融合的本质和内涵,积极探索专创融合模式,显著提升了育人成效。

  一、革新教育理念,将专创融合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紧紧围绕能源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专创融合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遵循“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渗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统一”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具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为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在实践课程中整合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战训练,将获得创新创业学分作为本科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全覆盖。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系(中心)协调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专创融合教育工作格局,成立专创融合专家组和工作组,设立“双创空间”“青创班”等实体机构,依托四大国际学术组织学生分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野外联合考察、科研学术分享等活动,推动专创融合落地落细。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科学构建专创融合育人体系

  坚持学赛结合、赛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打造科普型、提升型、卓越型等多层次、金字塔式的具有学科特色、富有成效的实践育人体系,建立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机制,形成集思想引领、知识巩固、技能训练、学术攀登、科普工作为一体的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在低年级,注重将专业知识普及和创新创业兴趣培养结合起来,开展岩矿鉴定竞赛、地学知识竞赛、科研立项、科技论文报告会等活动;在高年级,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通过参加全国油气地质大赛、全国地质技能大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内外赛事,锤炼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

  以行业赛事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以竞赛成绩检验课程效果。针对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及全国地质技能大赛等赛事,开设油气地质综合课程设计、非常规能源课程综合设计、石油工程课程设计和煤与煤层气资源勘查设计等专业课程。近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百余名学生在全国性行业学科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4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等。精准对接行业痛点,打造“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创业孵化支持”的培育模式,集合行业专家和高校力量,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市场化、商业化支持。学生团队创立的成都亿目众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智能完井工具的量产和应用,订单合同金额已过2000多万元。

  三、弘扬地质精神,精心打造专创融合系统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连续14年举办“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活动,根据时代需求不断赋予新内涵。该活动坚持寻根“大师-大学”精神脉络,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贯彻“三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在营造浓厚专业学习氛围的同时,扎实推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探索,助力资源能源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该活动坚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目标定位,扎根学科专业,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设计“成长营”和“挑战营”两大核心模块,内容涵盖矿石科普展览、地学知识竞赛、岩矿综合鉴定竞赛、学术科研立项申报、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野外地质路线考察等30余个子活动,成为集“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五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活动平台。

  14年间,逾6000学生参加该活动,近3500人次通过科普知识宣讲、野外实践等方式参与项目志愿服务。依托此活动,拓展了大冶和咸宁两条实践教学路线,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连续2年,该活动走进宜昌市秭归县,吸引了3000余名中学生参与科普展演,让他们领略地学的魅力,并在心中埋下地球科学兴趣的种子。该活动曾获得中国科协科普中国项目的资金支持,并被多家媒体报道,获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经过不断探索,“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活动体系不断完善、内容范围不断拓展、师生覆盖面逐步扩大,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不断深化,已成为赓续地学精神、传承地学文化、传播地学科普的文化品牌。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